星期四, 3月 17, 2011
眼見日本地震,香港人有否學乖了?
港人愛投訴 比災民更可悲!
撰文:三十會 莊綺雯精算師
欄名:中產階級心聲
日本大地震發生後,在本港電視新聞中看到兩則訪問:一位準備隨旅行團到日本的男士,被問有否考慮取消旅遊,他回答:「沒有,因錢已付,假已請。」記者遂問他會否擔心人身安全,他回答:「不擔心,香港政府會照顧我們的。」記者再追問他照顧我們是甚麼意思,他回答:「政府會包(飛)機來接我們。」
另一對滯留仙台的自駕遊夫婦則埋怨香港入境處沒有提供協助,只叫他們到東京找已到該處的入境處職員幫忙,其在港的弟弟再向入境處查詢,他略有微言地說,入境處連當地的道路情況也提供不到。
地震照旅行 「政府會包機」
可悲!我們香港人比日本的災民更可悲!將金錢和假期放在一個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地位上。可悲!將對生命的責任推卸到政府身上。可悲!遇到突發事故,自救的能力只局限於打電話回港到政府部門求救、埋怨和投訴。可悲!愚昧無知到認為香港政府是神仙,料事如神,萬事皆能。可悲!而最可悲的是,他們認為自己是對的。
60、70年代的香港經濟遠不及現在繁榮,科技遠不及現在發達,人民的教育水平也遠不及現在高。但當時的香港人卻安份守己,默默耕耘,不但沒有怨天尤人,反而更懂得珍惜身邊的人和事,或許大家經歷過戰亂,所以深明很多東西都得來不易。那個年頭,停電制水不時發生,街頭巷尾點上蠟燭照明,一家老少拿着水桶到街上拿水,互相打個招呼,無奈地說句:「又無電無水了!」便各自回家洗澡做飯。即使生活上不是風調雨順,也不會自怨自艾,更不會怨天尤人,埋怨政府、憎恨社會。
喜小事化大 每抗議鬥爭
現在的香港在各方面都比以往繁榮進步,但人民素質卻大大倒退。現今的香港人以「投訴、包機、退錢」聞名,終日生活在不滿和埋怨當中,習慣將個人責任推卸到別人身上,將投訴變成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。傳媒喜歡將小事化大,事情愈負面,報道便愈有價值。議員和政黨為了爭取票數,做事以取易不取難為原則,多處理投訴,少處理政策,還經常帶領市民抗議鬥爭。
社會的風氣和價值觀被不斷扭曲,人民的責任感沒有了,生活的和諧也沒有了,社會的凝聚力也沒有。
香港——這個可悲的城市!
轉載自經濟日報2011年3月16日
《 後 記 : 香 港 人 看 似 還 未 學 會 何 謂 『 惜 』 !》
訂閱:
發佈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